头道门洞券两侧,墙壁上雕刻着四大天王,手持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即毗琉璃,怀抱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即多罗吒,手持宝塔臂缠水蛇的西方广目天王,即毗留博叉,手持华伞握银鼠的北方多闻天王,即略沙门。四天王横眉立目,坚甲利胄,魁梧伟岸,威风凛凛。

傅恒抱着福隆安就着火光看,孩子又咯咯直笑,墓道的幽深黑暗都被这欢笑驱散开去,众人都笑起来,璎珞心中欢喜之情油然而生。头道门洞券顶部是两座宝塔浮雕,墙壁上还刻有大幅的藏文佛经。

在地宫的明堂券顶,雕刻有栩栩如生的“五方佛”。五方佛占据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各显神通,各显智慧。在穿堂券两侧墙壁上刻有“五欲供”图。傅恒说,佛主告诫后人,只有戒除这五种欲望,死后才能升入天国,进入极乐世界。五座器座之上各升莲花一组,分别托着明镜、琵琶、堡香、水果、天|衣五种佛前的供养品,通过眼、耳、鼻、舌、身的感觉,分别觉察到色、声、香、味、触五种欲望“五境”。众人听闻,在黑暗里,都觉得十分神秘又神圣。

长长的券道,中间穿过头道门,二道门,三道门,共九券四门,全部是拱券结构的无梁殿。这四道门的八个门扇上分别雕刻一尊菩萨立像,合称“八大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观世音菩萨,除盖障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菩萨,慈氏菩萨。每尊菩萨像高约五尺,都作少女模様,头顶莲花佛冠,高髻长发,双耳佩环,袒胸露背,赤足亭立于莲花台上,体态婀娜,神情柔和安详,尽显佛家的静谧与平和。璎珞心里忽生感慨:只可惜,先皇后娘娘什么都看不见了……

每道石门均由整块青白玉石雕琢而成,高九尺,宽五尺、厚约小一尺,每扇门重好几千斤,门上还安装着一根重约数千斤的方形整体铜管扇,使沉重的石门在开关时,运转灵活,现在石门全部开启着,但众人穿过长长的墓道和石门时总有一种某种莫名的压抑。傅恒说等将来皇帝入葬完毕,各道石门均要封死,永世不启。

终于走入最后的金券主墓室,地宫的最后一券。券顶上刻着三朵硕大的佛花,花心里有梵文佛像,花外层有二十四片花瓣,花周边有各种法器。佛花仿佛来自天国的绢帛,携带福音翩然覆盖下来,笼罩着安详的佛国之梦。金券东西水平墙的上半部为半圆形的月光石,雕刻了一尊佛像和一组八宝,即法螺、法论、宝伞、盘肠、白盖、金鱼、宝瓶、莲花,其他部位则满刻藏文佛经和梵文咒语。

墓室不大,室内现设有四个高台,上面各点着一盏油灯,没有那么黑暗,可以看见围着一圈的弥座宝床上,左边靠墙位置放置着孝贤皇后的棺椁,中间位置留空,右边靠墙位置放置着慧贤皇贵妃高氏的棺椁。傅恒抱着福隆安,和璎珞并排,余人在后分为好几排,一起跪倒在皇后棺椁之前叩拜。

福隆安似乎被这里的庄严肃穆冰冷震慑住了,不再欢笑,而是瞪着大眼睛到处看。叩拜后,傅恒便要乳娘抱着福隆安,和珍珠小全子亲随出去外面明楼里等候,自己拿过一个火把放在侧面高台上,他和璎珞要在这里待一会儿再出去。福隆安本不肯要乳娘抱走,傅恒在他耳边轻声说了几句,又亲亲他,他便不闹了。

作者有话要说:

-

【饽饽】满人把一切干粮类食品都叫做饽饽。满族是渔猎民族,长期在野外捕猎和征战,携带黏食类饽饽,既省事又抗饿,所以他们喜爱粘食,喜食蜂蜜,爱喝糊米茶,慢慢地养成了在居家日常饮食中也吃饽饽的习俗,并且在婚丧礼俗以及祭祀祖先和敬神时也多用各种饽饽。随着满族人入主中原,也将这一习俗带入关内,成为北京一带的各种小吃,如“萨其马”、“驴打滚”等已成为有名的小吃。清中期后,各大城市都有饽饽铺子,做各种饽饽,较出名的有“大八件”、“小八件”等。饽饽是对各种糕点的统称,主要有糖火烧、燕窝酥、牛舌饼、茴香饼、佛手、马蹄等30多样花色。饺子在满语里叫【煮饽饽】,冬至必煮。仿膳煮饽饽只有栗子大小,汤汁酸中带辣,既开胃又暖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