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李老师收拾完校舍之后,下午,我便准备启程回家。路程虽然不远,但是山路崎岖不平,有一段是从陡峭的山谷里蜿蜒而下,站在悬崖边,可以清晰地看见下面的整个村庄,如果是一个从未走过这条道的人,确实需要超乎寻常的勇气和胆量。
我临走之际,正好有一个学生过来,她大约十六七岁的样子,乌黑的短发,瘦小的身材,苍白的脸庞,嘴唇乌青,眼神流露出与这个年龄段极不相称的淡淡忧郁。
我原本以为回去的道路并不会特别难走,但却意外地迷了路。更糟糕的是,晚上还下起了雨。我没有选择就地扎营,而是硬着头皮走下去,直到找到出去的路。
雨丝仍纷纷扬扬地飘着,事与愿违,路还是没有出现。
脚下泥泞不堪,没走多远,鞋底就粘上一层厚重的泥土,走起路来仿佛套着沉重的脚镣,踉踉跄跄,手电筒的光线穿过乳白色的浓雾,只剩下一束昏黄的光晕,周围充满了阴森恐怖的气息。
此地山孤耸回绝,气势雄伟,树木葱茏,单论风景确实是一个前来观赏的好地方,但是一旦在这里迷路,怕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就在这时,远处山道上突然出现来几个人影,随后便看到电筒的光线在雨中一闪一闪。
“这个时候,怎么会有人在山上?”我不由得警惕起来,多年行走江湖的经验告诉我,这伙人十有八九是在山上盗墓。
我伏下身子,躲在远处看着他们。不多时,他们到了一处林地停下,远远地看到他们忙活了一阵,像是在从地里搬出什么东西。
“我果然没有猜错。”
看他们的路数,应该是一群民间的盗墓贼,跟这伙人亮明身份,说老子是什么神鬼契约人,他们根本不来鸟你,说不定直接杀人灭口,把你在这山沟沟里一扔,反正也没人找得到。
我悄悄摸上前去。只见一个深不见底的盗洞赫然打在地面,他们将盗洞围成一个圈,旁边还摆着一个大箱子,估摸着应该是从墓里搬出来的。听他们几个一边清理着挖出来的泥土,将盗洞封上,一边吹着牛,聊着什么盗墓贼的光荣传统。
话说,魏晋时代是历史上特殊的乱世,魏是说曹魏,晋就是两晋。朝廷腐败,政权更迭,战乱不断,饥荒瘟疫频发。当时百姓饥馑和荒凉,正是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加之社会动荡、经济萧条,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
许多人铤而走险,加入盗墓者的行列,后来盗墓发展成为社会风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好像没盗过墓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十六国时的后秦君主姚苌、后燕君主慕容垂等,都是盗墓能手,每到一处,即毁发丘墓,掠取宝物,大肆盗掘,前代陵墓大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还有陈叔陵,陈宣帝陈顼次子,封为始兴王。表面上看来,文质彬彬,入朝时在车马中总是执卷读书,还高声朗诵,一副书生模样。
背地里却十分残暴荒淫,草菅人命,滥杀无辜,好色成性,最喜欢在坟墓中游荡,并将死者的尸骨当做收藏品来欣赏把玩。
常常把陵墓内的珍宝洗劫一空,洋洋得意地回府,有时甚至把所盗陵墓中的尸骨也带回府悬挂起来作为战利品。所挖掘的众多古墓葬中,很多都是名人墓葬,就连东晋太傅谢安的陵墓也没能逃出他的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