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在公公婆婆和干爸干妈跟前,她的态度和面对自己时有很大区别。
暂时没见过她和自己爹妈相处的情形。
“没办法,我比较能干,王洛是她徒弟。”身份有别嘛,农伯年瞅她一眼,“这么在意她的态度?”
“那倒不是,好奇问问,想知道是不是我做错或者说错了什么得罪她,以后注意点。”
“没有,你权当她是一位脾气古怪的老邻居,互不干扰,平时见面客套两句就好。”
相处容易相住难,所幸,大家是隔着一座山的邻居。
挺远的,连吵架都成了一种奢望,干扰不了。
他上辈子和这位堂姑交集不多,她的学生曾经担任过他的保健医生。大家见过几次面,之后听崔氏亲眷以及她的学生提的次数多了,印象比其他人深刻些。
自己上辈子和对方尚且不算亲近,有什么资格强求小青与她多亲近?媳妇能和婆婆亲近,和睦共处,他已经感激涕零了。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身为崔家人,有的长辈晚辈会不经意地露出一丝优越感,不必理会。亲朋而已,保持应有的礼貌和客套即可,其余的怎么舒坦怎么来。
“嗯,我也这么想。”罗青羽点点头。
她家又不是住在海边,哪管得了这么宽?别人什么想法,她控制不了。
“就快清明了,年哥,你要不要回帝都扫墓?”把崔堂姑的事放下,罗青羽随口问,完全忘记自己的身份定位。
农伯年倒是听出来,瞧,这就是不办婚礼的后果,现在两人又住在她做姑娘时的地方,没有已婚妇人的觉悟很正常。
“今年我和堂姑回,你和我爸妈,还有你干爸干妈留在家。”
让大肚婆到处跑,太不人道;让她一个人住在山里又不放心。助理们和管事等人没有话事权,不算亲朋,便作此安排。
她今年不回,明年孩子还小也回不了,只好过两、三年再带回老家认认门。
这是他认亲的头一年,人人都希望他回一趟。
那便回吧,等扫完墓他连夜赶回来。
农爸农妈去年清明回了一趟香江,今年不回了。
崔家二老的理由和农氏一样,真相是,二老看到儿媳妇肚子那么大了,自己儿子不在家,他俩若不守着点儿实在不放心啊!
三胞胎哪!孕妇身边不能缺人。
同样的,助理等人不在这个“人”的范围内。
……
一眨眼,又是一年春雨飞洒,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