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岱就是兖州刺史,与东郡相邻,官大了乔瑁一级,正好管着他。
而且,这人十分骄横,又身为汉室宗亲,平日里看乔瑁十分不顺眼。这次诸侯会武,乔瑁不怕董卓,怕的多半是这一位。
袁渤海当然是袁绍了,此时还是渤海太守。
这人完全不能以官职来衡量影响力,袁家四世三公,门人弟子遍布天下。
无论是刘岱,还是乔瑁都是不敢有违袁家号令。
汉室衰微,他们这些人各自打着小九九,一边要争取功劳,一边又要保存实力,着实难为得紧。
苏辰心知,乔瑁其实并不是想说刘岱的事情,是在试探自己到底有没有其他心思,当下装糊涂道:“好叫使君得知,我那朝阳商会经营多年,也颇为聚集了一些人手,尽可为使君效命。无论是刘刺史有着什么盘算,定然不让他得逞。这些儿郎虽然未经战阵,却是精壮得很,就算面对西凉军马,也不是没有胜算。”
“哎……我想说的不是这个。咱们东郡家底子薄,到时切切不可强自出头。只要不曾多加折损,就算一场大功。”乔瑁叹气道,他摇了摇头,不知怎么说好了。
乔永在一旁给两人添满酒水,在一旁补充道:“使君知道将军勇力惊人,但是战场争雄,却不能徒逞匹夫之勇。咱们一万步骑,放在百万军中,又算得了什么呢?诸侯会盟之时,只要护住太守大人,就算大功一件。”
怕苏辰心里不满,乔永又道:“李将军那三千余家将护卫,还是不要编进大军为好,毕竟太多老弱,又多是一些游侠,不能以军令约束。不过,粮草和衣甲,太守府倒是可以提供的,定不会让他们饿了肚子。”
老弱?
苏辰差点想笑。
乔永说得其实没错,朝天宫弟子四十岁以上的就有将近千人之多,更有一些头发胡子都白了,这不是老弱是什么?
他算是听明白了,这位东郡太守,其实是贪功又怕死,并不想出力,只想去洛阳走一趟摇旗呐喊。
而且,他还怕苏辰对东郡兵马动手改制,或者从中掺砂子。
让调来的三千弟子游离在外,并不能编入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