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0页

每个月可以领取不少的一笔粮食银钱,朝廷养着让他读书。

这种身份,比起后世的大学生不知要强到哪里去了,学识上暂且不说谁高谁低,地位上,如果官府看重,是可以直接征辟为僚属官员的。

换做现代的说法就是可以直接担任市里正处级干部,或者副厅级干部。

金华府城,是一个中等城市,历次院试录取秀才在十五人到二十人之间,这些人通过了,就要去到省里进行乡试,这时考的就是举人了。

那时就是正统官身,更是不同。

苏辰身后跟着宁采臣,还有两个婢女,带着一些笔墨等用具,也不跟那些偷偷望来不敢靠近的同窗户打招呼。

他这些日子名声太大,身上威严甚重,跟人聊天反而会惊到别人,让别人胆虚之下发挥不好,那时就罪过了。

再说,跟他们不一样的,苏辰考不考得好,能不能取得秀才其实无关紧要。

他就算交了白卷,仍然是金华城内的风云人士,最多别人会说一声,这人徒有虚名,实质上胸无点墨,对名声有点损害,影响不到太多。

但那些书生不一样。

如此重要的考试就是鲤跃龙门,就算是家财万贯者,也想削尖脑袋考个功名,当个官,以后的人生完全不一样。

更别说那些家无隔夜粮食的寒门书生了。

很可能身后的书箱里备着的就是一家子的口粮,为了这次考试,家里老母妻儿就得饿着肚子。

就有这般残酷。

苏辰甚至见到有许多书生的眼睛都血红一片,形销骨立的躯体中,透着一种不成功就成仁的悲怆。

他叹了一口气,几百个书生,只取十多个秀才,连十分之一的通过几率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