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力求尽力但也得臣子留三分体面,为君之道切不可逞强斗胜,你可记得了。”
“儿臣谨记教诲。”
“跪安吧,恩……去你额娘那她说今日有给你留口香酥。”
瞅着儿子远去的背影,皇帝一向冷然的脸却隐隐带着一丝笑意。
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
养心殿内御炉香飘,橙色的“金”砖光可鉴人,中间的红色万花福字地毯上正直挺挺地立着三名大学士,摒神敛气,等待……
终于……龙案后的皇帝拿起了蘸饱了墨汁的笔,在方才已写好的诏书上重重地写上最后心里那个名字——“皇四子弘历”。
盖上总管太监苏培盛小心捧来的玉玺,一个鲜红的朱砂印记在那绫纸上跃然而出。
轻轻地把这“诏书”卷起放进一个锦匣中,再放进案上早已准备好的楠木漆盒。像是做完人生中最最重要的一件大事,他松了一口气,觉得有些疲惫,靠在椅背上揉了下眼睛……因为刚才写字的那一刹那恍惚中他似乎看到了那两位早已去世的人影。
三位大学士仔细核对了盒子上的封缄,确认无误,皇帝慎重地亲率几位大臣来到乾清宫正门,让宫人搭梯把那匣子放入大殿正中他的祖父顺治皇帝亲书的“正大光明”四个字的金丝楠木匾后。
皇帝退后几步,站在正门向里看去,只见正午的阳光被殿内的镜片反射在那威严的正大光明匾上,犹如一面金色的镜子,闪闪发光。
胜不妄喜,败不惶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八月十三日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玉牒》上,也写着世宗宪皇帝(雍正)第四子高宗纯皇帝(乾隆),于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由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凌柱之女诞生于雍和宫。但是当时清朝政府有个规定,皇帝家族生儿育女,每3个月要上报一次,写明出生时间和生母。根据这条规定,乾隆生母钱氏在清宫档案《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记载中姓钱应该是真实的。而《玉牒》则是每隔10年才根据出生和死亡记录的底稿,添写一次皇室族谱。《玉牒》修成后,还要经皇帝亲自审阅修改。在这里换句话也就是说《玉牒》是时隔10年经皇帝修改后的后记了。
这个疑案里面还有一个时间差: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册封熹妃钱氏的时候,这个时候雍正还没有秘密立储,也就是说弘历(乾隆)这时候作为普通皇子其母亲钱氏和其他普通皇子的母亲一样都是可以保留汉姓的。而到了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雍正正式设立秘密立储制,才指定弘历为皇太子。也就是说熹妃钱氏变成熹妃钮祜鲁氏就是在雍正秘密立储之时或之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