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恩科
现在考虑出海的事儿也有点太早,这会儿船都还没造出来呢。
想到这事儿顾淮之也头疼,乱世持续了两百多年,许多造船的技术都已经失传。照这年头儿的平均寿命来算,两百多年都够四五代人了,就算祖上掌握了造船技术的,这两百多年朝廷只顾着打仗就没出过海,技术难免也荒废了。再加上当年掌握这门技术的人基本全都去世,哪怕现在工部还养着一堆手艺精湛的工匠,一时间也造不出能出海的大船来。
顾淮之对造船的事儿心里也没底,好在他会挣银子,能够负担得起造船过程中错误的花销。说实话,嘉平帝也就是考虑到这一点才让工部全力配合顾淮之。不然的话,嘉平帝疯了才会在一个成功率不大高的项目上扔银子,还不就是想着有顾淮之这个财神在。不得不说,嘉平帝对顾淮之十分了解,知道以顾淮之的性子不可能一直让朝廷亏本,总会想出点办法维持收支平衡甚至还让朝廷大赚一笔。
造船的事儿就这么交给了工部,顾淮之作为户部的老大,只要给工部批资金,时不时再去看一看工部的进度就成。眼下最要紧的事,是新帝登基后要开恩科。也算是赶上了,去年正好是乡试年,如果元熙帝不禅位,落第的举子要等三年后年才能继续参加会试。现在嘉平帝登基,按科举规定,可以额外开恩科,也就是说举子们明年二月就能再考一次会试,今年八月,秀才们也可以再参加一次乡试。这对所有想要考功名的读书人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另外,这次的恩科,可是新帝登基后的第一次取士,稍微有点脑子的都能想到,这一次能中进士的,大概率会得到新帝重用,出挑的甚至可以一步登天成为天子心腹日后一路青云直上。是以盯着这次恩科的人尤其多,参考人数绝对能创下新高。
不止参加科考的学子眼睛紧盯着这次恩科,朝堂上也有不少人盯住了主考官的位置。主考官天然就是学子座师,很容易就能挑出几个出众的人好好培养,成为自己这一派的有生力量。
历来朝堂上就不缺派系斗争,目前朝堂还是分几四类,文武分开,文官中士族和寒门关系微妙,加上文人相轻,嘴皮子又利索,一向都是朝堂掐架的主要力量,再加上宗室。派系之间的关系那叫一个错综复杂,今天你我哥俩好,明天就被好哥们儿背刺以刀,后天又和死对头手拉手谈笑风生,心理素质差点的,光是这一出接一出的人际大戏就能让他们崩溃。
皇帝对大臣拉帮结派的行为一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跟公司领导也不会管下属拉帮结派团队关系紧张一样。毕竟员工又了矛盾争相博取领导的认同,这才能凸显领导的重要性。要是员工关系一派和谐,那他们就该手拉手日公司了,再大的老板也顶不住全公司员工一起日公司啊。帝王心术同理,臣子们博弈,皇帝才好在中间维持平衡,玩得一手制衡之术。
这次恩科的事儿本来也跟顾淮之没关系,他虽然官职品级够高,但人你年轻,朝中还有一堆大儒卯着劲儿争取这次的主考官之位呢,顾淮之压根就没想过主控官的事儿。有这功夫,顾淮之觉得自己不如好好辅导儿子们的课业,顾夑已经十二了,顾淮之听顾玄的语气,是有意让顾燮下场试试,感受一下考场的氛围。
说起来顾燮是真聪明,比起顾淮之这个伪儿童都不差什么。顾玄要求这么高,顾燮还让顾玄赞不绝口,这待遇,真是同辈中的独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