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顾淮之的升官速度太吓人,别人三十岁的时候都不一定能混个正五品,这家伙倒好,早就成了正三品,大权在握,又得民心,最近还在读书人那边刷了好大一笔名望,名声之盛,远超当年之顾玄。
子孙出息确实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但太出息了,也挺让人头疼的。
看看顾家现在的配置,顾玄,吏部尚书,掌百官铨选,大权在握;顾淮之,户部侍郎,掌朝廷钱袋子;还有在礼部的顾毓和刑部的顾琉,个个儿身居高位,顾琉之前还在禁军待过,这是要干嘛?
也就是元熙帝对顾家印象实在太好,顾家人本身也够优秀,才能有如今的地位。但太过招人眼,却并非好事。
顾玄一向讲究和光同尘,觉得自家太出挑了,总得顾虑几分。帝心难测,现在元熙帝确实对顾家信任有加,但顾玄见过的皇帝多了,也明白皇帝这种生物最是喜怒不定,年轻时雄才大略英明果决的皇帝,到老年时患上多疑症疑神疑鬼斩杀功臣的也不是没有。
说白了顾玄就是不相信元熙帝,不想让顾家成为最扎人眼的存在。
顾淮之也知道顾玄的意思,不由抿了抿唇,“那也不必这么匆忙,好歹再过两年,办完最后一次考评。”
“那就太晚了。”顾玄老神在在地捋了捋胡子,“那时候我刚退,你就升尚书?吃相未免不够好看。现在我急流勇退,简在帝心,两年后官员考评调动,你本身名望和功绩都足够再进一步,尚书之位已是你的囊中之物。我要是不退,你怎么再升一级?难道你还想要一门两尚书不成?”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就算是九品中正取仕时,也不会让一家子独占两个实权高位。
说实话,现在顾家的一尚书一侍郎就够惹眼了。
顾玄看得明白,反过来笑顾淮之,“难道你就想在户部侍郎这个位置上一动不动再熬个十来年?”
以顾玄现在的身体状况,再活十年根本不是问题。他不退,顾淮之就得一直原地踏步,也确实挺熬人的。
顾淮之倒是没想那么多,直接点头道:“这有何不可?朝中多少人在一个位置上一待就是一辈子,我这升官速度已经足够快了,等个十年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您这话要是传出去,还不知道要引来多少酸话。”
“糊涂!”顾玄黑了脸,“怎么,老夫想过点清闲日子你还不乐意?”
那必须乐意啊!顾淮之心说我这不是担心您适应不了退休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