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顾淮之设想的那样,名士效应的威力果然巨大。顾玦等人回京后,将康郡好一顿夸,不但吹嘘那边的山水美景,更是把那边的百姓吹上了天。还说什么盛世何处寻,仙女倚康郡。把传说和现实结合在一起,又有连京城都没有的驰道博人眼球,不过两天,京城中闲的没事干的富家子弟都想组个团跑去康郡亲眼看看。
这康郡到底有什么魔力,竟然让众多名士都赞不绝口?夸就算了,还把那地方夸得天上有地上无,连京城都比不上,这就过分了,天子脚下,龙气聚齐的京城不要面子的吗?
必须去看看!
这一波去的人成分十分复杂,世家寒门勋贵都有,还有不差钱的商贾和家境殷实的平民,总之家里具备出远门旅游条件的,都蠢蠢欲动想往康郡跑。
就连福王都跑到元熙帝面前撒泼打滚闹着要去康郡,吵得元熙帝脑仁儿疼,只能依了他。
谁知福王这憨憨立即得寸进尺,腆着脸继续提要求,“既然如此,父皇你开私库让儿臣带点好东西过去呗。康郡那穷乡僻壤,淮之弟弟在那儿不定受了多少罪呢!”
元熙帝差点被这个憨憨气昏,你到底是谁儿子?帮着别人坑亲爹的小金库可还行?
要不是太子来得及时,恐怕战功赫赫的福王今天就得挨上一顿爆锤。
最终,福王被元熙帝骂了个狗血喷头,离开时却满脸喜色:骂就骂,反正浪费的不是我的口水,宝贝到手了就好。
元熙帝更加来气,还是太子及时灭了火,“父皇本就有意赏赐阿淮,让十二弟带着赏赐过去不是正好?”
道理元熙帝都懂,但一见儿子那个憨憨样就憋不住火。元熙帝真就奇了怪了,福王明明打仗是一把好手,怎么下了战场就成了个憨憨,这么多年真是光长个子不长脑子,看着就让人生气!
太子就淡定多了,对他而言,福王要是还长了脑子,那才是灾难。毕竟是坚定支持自己的亲弟弟,太子对福王还是很有感情的,见状也只能转移话题,道:“郑文襄告范家之事,证据都已查明。当年郑家叛国之罪,确实是范家陷害。范家该如何处置,请父皇定夺。”
说到正事,元熙帝立即把糟心儿子扔到脑后,略一思索便判了范家死刑,“即是冤案,当年郑氏被判何罪,范家便定同样的罪吧。刀子不割在自己身上就不知道疼,当初害人时,就应该明白,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前朝皇室是非不辨陷害忠良,朕顺应天命,自然该给郑家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