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还有朝廷军队抢东西。人都是要吃饭的,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但动辄几十万大军,粮草未必管够。乱世官兵又不是我种花家的子弟-兵,军纪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那两百多年,官兵没少干当街抢老百姓东西的事儿。零散的老百姓都被抢了,带着丰富物资的商队能不被抢?被抢还算幸运,更多的是杀人越货,连命都丢了,还有的直接就被强行征进军中,也不管这人之前到底上没上过战场,往他手里塞一把不咋滴的武器,赶着他们冲在最前面,纯属让他们去送死,榨干他们最后一丝价值。
可以说,这两百多年的乱世,逼死了将近八成的商贾,留下来的,都是些强悍的角色。这样的人,不缺对商机的敏锐力。
说实话,顾淮之最开始都没想到这一层。后来看到商户们这么激动的模样,顾淮之才突然想明白了各种缘由。也不由感叹,只有从乱世中走过来的人,才明白安稳日子的可贵。
感叹归感叹,顾淮之商人本性发作,都在琢磨着让康郡商人捐款修驰道的事儿了。反正修了驰道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也能缓解朝廷财政的压力,双赢的事儿,还是可以商谈的嘛。
顾淮之也没瞒着顾玦,叔侄两一边赏景一边闲聊,顾淮之顺嘴就把自己接下来的打算告诉了顾玦。
“这一手借鸡生蛋可真漂亮!”绕是顾玦再狂狷,也不得不赞叹一句顾淮之的手段之高。把人算计得明明白白,还让对方对他感恩戴德,一分银子没出,名声政绩全都倒手。
这才到哪儿呢?顾淮之轻笑一声,继续说道:“到时候再让人告诉他们,捐款前三名可以免除三到五年的过路费,并且还能得到我亲题的牌匾一块,如何?”
咝——顾玦倒抽一口冷气,惊疑不定地看着顾淮之,目光十分复杂,“你这脑子,莫不是陶朱公投的胎?这么多商人绑在一起都算不过你一个,真惨。”
“小叔此言差矣,这怎么能算惨呢?”顾淮之老神在在地开口,‘“谁家惨起来是这么惨的?他们捐了款,得了名又能多挣银子,这样名利双收的好事,他们感谢我还来不及。哪里能称的上一个惨字?”
顾玦无语,行吧,你小子手段高你说了算。话说这个操作好熟悉,当初那批家人闹出事儿来的新科进士们也是这样被顾淮之卖了还对他感激涕零的,现在都兢兢业业地蹲在山沟沟里教化孩童呢!
好在这小子是顾家的,要是别家的,老头子该睡不着觉了。看看冯克己,多厉害一老头儿,连着在这小子手上吃了好几回憋,现在正在家里痛骂冯适来着。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