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也是,陈县令便不再说话,反正最后得利的是他,又不要他出银子,县衙办事的人也轻松,没毛病。
结果就听见顾淮之补了一句,“对了,山民那边你也派人去问一问,都是我们治下的百姓,他们下山的那条山路,若是他们同意,我们也顺便帮他们修一修。同样的,他们出人,我们发工钱。”
陈县令这回是真的惊呆了,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话都说不利索了,“府……府君三思啊!山民彪悍,不喜与我们接触。修路这事儿,若是说不好,恐怕会引发双方纷争。”
府君你醒醒啊,虽然人家山民生活在康郡内,算是你治下的“民”,但人家真的不会听你的啊!
“所以要劳烦陈大人多多费心了,修路的银子都由我们出,为了避嫌,我们的人不参与修路之事,只管出银子。这样的好事,想来山民不会拒绝吧?”
陈县令正要开口,顾淮之又笑眯眯地补充道:“再说了,当年胡王霍乱青州,安顺县也遭了殃。我记得陈大人当年可是同山民一同反击胡人来着。有这份交情在,山民不至于不领陈大人的情吧?”
陈县令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苦笑着接了这份差事,默默在心里安慰自己一番,好在府君这是纯粹给山民送好处,没什么让山民敌视的地方。说起来修路这事儿也稍微有点敏感,人家要是误会他们想借由修路摸清地势好动武啥的,那也是一桩麻烦事。
顾淮之拍拍手,将这事儿交给陈县令后就带着护卫回府城了。他已经摸清楚了陈县令的性格,这位不是没能力,而是太惫懒,让人戳一戳才会动一下。像胡人攻城这事儿他就处理得不错,当机立断说服了山民,让百姓去山里躲了一阵,避免了更多的伤亡。
陈县令还在发愁怎么跟山民沟通修路之事,顾淮之回到府城后,也没歇着,赶紧让人把府城有名的木匠叫了过来,递给他们一张图纸,上面画的图案与后世火车轨道十分相似,问他们,“这样的轨道,你们能否用木头造出来?先别急着答话,这道做好了,可是让马车在上头跑的。你们得想好,马车车轮要怎么做,才能既在轨道上跑,也能在路上跑,这可是大问题。选什么木材也十分重要,这要是建好了,怎么都得跑个几十年,要是木头一两年就朽了,那可不成。”
顾淮之真不怕他们做不出来,顾淮之依稀记得上辈子好像见过一个新闻,说是秦驰道有一种说法,就是用木头做的轨道,与后世火车轨道十分相似,枕木之间的间距还正好和马的步间距一样,这样的话,马要是想偷懒,就会踩到枕木上,很不舒服,以此达成让马匀速行走的目的,也就是所谓的“马拉火车”。当然和后世的火车没法比,但同样的马车,在轨道上能拉的货绝对比在路上的多,速度还更快。顾淮之想的是用这样的轨道做一条观光路线,光是这个木轨就够让人觉得新鲜,绝对能保持安顺县的旅游竞争力。
如果这个方案可行的话,材料和技术也不会受时代限制,主要还是时间问题。能工巧匠,古代的工匠技术惊艳了多少后人,让后人大呼神奇。
顾淮之对他们非常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