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主的特权,还是不错的。
在婆家只要自己立得稳皇家公主的威风,那么,国法在前,家礼在后。如何都不会被婆家给拿捏住的。
和瑞大公主是有心气儿的。
“母妃,二妹妹那边瞧着倒是问一问的好。想来刘妃母肯定也有打算吧?”和瑞大公主跟妹妹的感情还不错。
或者说和瑞大公主一直挺有长姐风范的。
“嗯,此事你不必多管。母妃跟刘妃之间自然会处置的妥当。”
惠贵妃在刘妃的跟前,那是优越感很足的。
事实呢。
秋末,冬来。
大公主、二公主的伴读事情就是轻松的解决。
八位伴读,大公主的身边就是指了白氏的婆家侄女。她是守寡的,可她有儿子。所以,她做官后,还是内务府里有名有姓的人物。
在婆家的地位是一抬再抬。
这一回,再给婆家拢来好处。
白氏的日子自然过的更顺心。
这一位白氏的婆家侄女姓程。
程家女的性格不错,开朗大方。这般就入了和瑞大公主的眼缘,于是挑到了和瑞大公主的身边。
至于韩氏、金氏。
这二人也是一样的挑了婆家的侄女。
至于挑了娘家的侄女?她们或许想,可她们做不到。因为她们膝下有儿子,有了儿子自然想的更多。
毕竟,娘家的侄女再亲,也是比不过亲儿子在婆家的利益。
现实嘛,就是明摆着的利益。
于是,韩氏的婆家侄女,一位姓钱的女子因为性格温婉,而入了刘妃的眼缘。这一位钱家女就做了二公主的伴读。
金氏的婆家姓曾。
金氏的婆家侄女,曾家女也是做了二公主的伴读。
原由更简单了。因为和瑞大公主那边儿自有惠贵妃的主持,惠贵妃亲自掌眼缘的挑中了朝中的名门淑女做伴读。一下子指了三人。
刘妃低调的性子不争不抢的。
和瑞大公主的伴读满额了。那么,曾家女自然就是被额到了二公主身边。
正统帝十一年过去。
迎来了正统帝十二年。
开春,南边来了一场春汛。
对于河汛一事,正统帝还是很重视的。
当然,再是重视了。
下面人上奏章来,自然想求了朝堂上的支持。
对于这等事情,朝堂上自然各有扯皮的。
对此,正统帝自然各打了五十大板子。然后,火速的让朝臣议了方案。
方案,自然是有成例的。
春汛灾情,救,一定要救的。
治河?
如何治也是得有章程的。
于是,朝堂上银子得拔了。
自然关乎利益,里面又是一拔的斗争。
这些事情在皇帝眼中,已经习以为常了。
反正事情办了,天下又是太平。
至于这一年的万寿节,自然就没有操持大办。
至于皇后的千秋节?
也同样的没有操持大办的。
玉荣一直的态度,就是她年岁浅。
真是操办宫中的千秋节,也当是以皇太后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