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太医的膝下有两女两儿。
两个女儿已经出嫁了。
现在膝下的,就是一个小儿子。至于长子?
长子夭折了。
这也是孙太医的心病。
堂堂一位大夫,当年为了救治县中的一位官太太。
然后,搁担了自己的长子病情。
官太太是治好了。
官老爷府上也给了赏赐。
那又如何呢?
长子的病情给担搁了。
然后,夭折掉一个儿子。
如今这小儿子在孙太医眼中,就是稀罕的。
毕竟,这在孙太医看来,就是一根独苗苗。
“今日的字练的不错,还需要继续努力。”
孙太医品评了儿子的大字。
当然,孙太医的学问算不得多深。
他这评价,也就是顺嘴一提。
当然,在孙太医的眼中,儿子尚年少。
一个七岁的童子,倒也不必要求更多。
“……”
孙家小郎在父亲跟前,却是一板一眼儿的。他说道:“父亲,儿子的学问要进步,还得有名师才成。”
“做学问,无名师指导,哪能学得真本事?”
孙家小郎的学问,当年未来京城时,是县中的私塾就读。
要说先生多高的学问?
那不存在的。
现在嘛,孙府一安置妥当。
关于孙家小郎的进学一事?
孙太医也是多有考量的。
这考量的对像,自然就是耿府的那一位长孙。
这二人的年纪,还是差不离的。
若是能一起进学。
也是拉近一下耿府与孙府的有关系。
至于耿府乐意不乐意?
孙太医是琢磨了,这皇后娘娘都认了娘舅。耿府应该不会拒绝他的好意?
孙太医想的多。
他可是思考了许多的事情。
耿府。
耿老爷收到了宫里的消息。
“倒不成想,娘娘认了这一门亲戚。”
耿老爷是真有点惊讶的。
这等认了娘舅,安氏一族那边的话,耿老爷就得出面了,得好好安抚一下。
“如今事情出来了,娘娘认下一门子亲戚。老爷,安氏一族那这儿怕老爷要亲自安抚一二。”耿武氏也是说道。
“不怕。”
耿老爷倒是挺自在。
“咱们耿府的富贵摆这儿。安氏一族都是商人出身,他们最会衡量得失。”
对于商户?
耿老爷是看轻几分的。
耿老爷这等态度,是这一个时代的常态。
谁让商人在权利面前,那些金钱啊,太多了只是祸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