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想暗害朕的歹人,又是确定与吴王府、楚王府相干系?”
正统帝再问道。
“回圣上,那小金子的后面之人,确实与吴王府、楚王府相干系。”
李公公也是给了肯定的答案。
李公公压力很大的。
太宗九子。当年的夺嫡之争,是闹的大啊。
太宗废了太子,废了宋王。
一连损失的可不止一个儿子。
就这些,太宗也是受足了打击。
皇家也要讲体面。
正统帝上位后,对于还活着的三位兄长。
这是即防着,也是给了体面与尊荣。总之,就是养着。
皇家的宗室爵位,先帝皇子都是王爵。
这王爵按说有封地,可就藩。
可这就藩,也有实藩与遥领。
实藩,就是真去了藩镇上,做了土皇帝。
那是天高皇帝远,真正的消遥自在。
至于遥领,这自然就是担了一个藩王的名头。
每年有了藩镇的爵禄。
可实嘛,这遥领就是待了京城,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过日子。
这自然就得小心眼谨慎了。
若不然,这绣衣卫盯紧着,这抓了小辫子,可就容易被人给参了。
“朕何曾亏待于他们?”
正统帝是压着声音说了话。
对于三位兄长?
正统帝要说多深的感情,不存在的。
正统帝是元后嫡子。
还是太宗皇帝的小儿子。
打一生下来,就得了太宗的宠爱,得了元后的宠爱。
太宗废太子当年是按着储君来培养的。
正统帝就是父皇、母后眼前得宠的小儿子,这自然是宠得天高地厚的。
废太子的学业重。
正统帝是就是让帝后可着劲儿宠。没什么负担的。
要说,元后对于小儿子的要求。
那就是让一母同胞的太子哥哥多宠一宠。将来,册封了王爵,做一个逍遥王爷。
后来嘛,只能说世事难料。
夺嫡之争。
正统帝是瞧过了。
郑王、吴王、楚王没卷了进去。
这是让他们能全身而退的原由。
可都是皇子,都是太宗的儿子。
要说这些人没野心?
一定是假的。
特是郑王,在废太子倒台后,在宋王倒台后。
郑王就变了庶长子。
当时的正统帝一直做了太宗的小儿子。
在皇家的皇子们眼中,就是一个得宠的皇子。可没得了什么重用的,连正紧的差遣都是没有。
倒是一个吃了皇家禄米的逍遥王爷。
做了储君?
那是废太子倒台了。
宋王与太宗四皇子,这一对儿兄弟被除名废成庶人后。
太宗强行捧了嫡次子上位。
正统帝的上位,就是太宗给捧上去的。
显然,太宗皇帝是重视了嫡庶。
有嫡的情况下。
哪怕嫡次子是最小的儿子,一直没展露过什么头角。
可有了元后这一位贤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