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纨是樊登的人,檀涓对他颇有戒心,只摆手道:“还是说不准的事,说不准。”
薛纨眉头微扬,敬了杯酒给檀涓。他气息里还带了点微醺的酒气,眼神却精明依旧,“太守,听说王玄鹤在豫州招徕昔日王孚的旧部众,想要在江南江北重新建水师,豫州可是个是非地。”
“王玄鹤?”檀涓笑了,“这个人,算得上建康头号草包了,不足为虑。”
“太守说的是,”薛纨道,“等擢升刺史的旨意到了,我再登门为太守庆贺。”
檀涓揣摩着这句仿佛无心之言,有些探究地看了薛纨几眼,“陛下……”
他一开口,才察觉座上有种奇异的寂静,见众人都停了杯箸,倚柱沉吟,一阵古琴声自屏风后传出,“这是……”檀涓不禁也疑惑地扭过头去。
这琴声清透,毫无嘈杂之感,时而滴滴沥沥,宛如流泉溅玉,时而萧萧飒飒,仿佛风撼松林,不疾不徐地在室内流泻,琴声停顿时,还有余弦颤动,依稀是晨光驱散了迷雾,尽情挥洒在了兰草舒展的嫩叶上。忽闻一声沉郁的嗡鸣,示意曲终,却是幽兰泣露,松针别枝。
“这是南曲,”谢羡唏嘘道,“碣石调残篇。坊间乐伎竟然也有这样的技艺。”
檀涓也听得怅然若失,待要叫人撤去屏风,再细细听一回,却有人自屏风后走了出来。
缁衣芒鞋,行来两行湿脚印,他比满座大小官员都落魄,却不卑不亢,一抬脸,剑眉凤目,难得的英俊。“阿弥陀佛,”他对众人施了一礼,“随手一弹,不知道有没有污了各位的耳朵?”
屏风后不是乐伎,而是和尚,满座宾客都震惊得说不出话来。檀涓脸上一阵血红——他为了避嫌,才特地在外头流连,谁知冤家路窄,也不知道他是有意还是无意——按捺住尴尬,檀涓先上去扶住了道一的手,“原来是你。”
“是道一和尚。”众人顿时醒悟过来,认得的,不认得的,钦慕的,反感的,都将目光聚集到了他身上。炭炉烘得酒气氤氲,艳妆的伎子们眸光流转,被低喝一声,都不甘心地起了身,相携退了出去。
道一这两年享誉洛阳,有人赔罪道:“这里杯盘狼藉的,让师父见笑。”
檀涓避嫌不成,无奈笑道:“散席了,你和我找个清净地方说话。”
“我暂住永宁寺了,这就要回去了,”相比众人的局促,道一倒意态自如,对众人致歉道:“是我唐突了。刚才路过,听见楼上乐曲精妙,便来看一看。近年的北曲杂糅胡风,多用西域乐器,常做杀伐之音,鼓噪嘈杂,不同于南曲清丽柔婉,听起来其实有些累耳朵。”
他谈起南音北调,话题便融洽多了。众人甚为叹服,“原来道一和尚不止佛法精通,还懂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