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唐科平这点记了下来。

“我之前看到你院子里养了很多鸡呢。”

“是啊,有人收,我们在家有空就多干点,有的在家种菜,有的在家养鸡鸭,一个月下来,家里的开销基本就平了,不用额外出钱。”

唐科平恭维:“同志,你们这生活,给个神仙也不去做了。”

“我看你这暖壶是新的,这花色我之前也没见过……”

他们的用具也丰富多了。

他们在这个很好说话的老汉这里待了很长时间,了解了很多事,不过当然不能全都听他一个人说,他们陆续去其他的本地村民那里去采访,然后又问了一些工作的人。

有的是不会说明身份的,有的需要说明身份,一般都愿意说几句,大道理不会说,对自己的影响是可以说的。

有一个老实巴交的工地的汉子,问起这个感性的眼眶都红了,说他那里过不下去了,他妈扭了腰,媳妇摔了,肚里的孩子没了,还得了病,眼看着这个家就要过不下去了,他没办法了,就来这边孤注一掷,看能不能给家里找个活路,结果他在这找到了工作,每个月都有钱回去,他妈现在每天都吃药,好了很多,他媳妇也是,现在他家还好好的。

要是之前老老实实的种地,挣那几个工分,哪里有这个结果?

他们那里一个工分折算成钱又少,一年辛苦到头也才挣个十来块,根本做不了什么。

他也说了,有他这个例子在,还有同乡来投奔:“那边那个小子,还有那边那个搅水泥的都是我的同乡,家里都很困难。”

他一开始来这里什么都不会,辛苦一个月,只能拿十几块钱,现在好多了,可以拿二三十,不过也不稳定,他也说了别人工资,他说,大工的工资可高了,一个月就有七八十,还有那些什么设计师的更多了,上百块的都有。

他们辛苦劳累了几天,事后把这些一统计,毫无疑问,好处是占了多数的,既提高了大家的收入,又丰富了大家的生活水平。

……终于到了最后一站,深圳。

苏茴在厂里有房子,另外在特区中心这里也有房子,是二层的小洋房,带着个小花园,她还请了人打理卫生,这里该有的都有,偶尔会在这里接待客人。

上次苏仲来找她,就是在这里招待他的,厂房那边没有这里修建的这么体面讲究,不过因为忙碌,在那里居住可以节省时间,她更多的是在厂房那边安置的。

现在张卫国他们一行过来,她同样是在这里招待他们。

来到这里的当晚,唐科平他们去住了旅馆,两个老师住双人间,他们八个学生定了两个四人间。

到的当晚,张卫国就先离开了,跟他们打了招呼,按照地址去找她妈妈。